


電廠防腐介紹的水性聚氨酯涂料
在聚氨酯樹脂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氨酯鍵外,還有脲鍵、酯鍵、醚鍵、酰胺鍵等,這些特殊的鍵結構賦予涂層優異的黏結性、耐磨性、柔韌性、回彈性、耐化學腐蝕性、耐溶劑性、光澤等,從而集裝飾性與防腐性于一體。
20世紀90年代,Jacobs成功開發出能分散于水中的多異氰酸酯固化劑,從而使雙組分水性聚氨酯防腐蝕涂料進入實用研究階段。美國ARCO化學技術,采用含重復的烯丙基醇或烷氧化烯丙基醇單元的水分散聚合物、TDI、HDI等多異氰酸酯開發了雙組分聚氨酯涂料,具有卓越的柔韌性、機械強度、耐磨性、耐化學品性和耐久性。
S.S.Pathak等人用有機硅MTMS(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和GPTMS(γ-縮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水性聚氨酯涂料,增強了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彈性和機械應力,其降解溫度升高到約206℃,熱穩定性得到較大的提高,使其適用于航天、海洋、汽車等領域的防腐。
在我國,華東理工大學借助DSC、FTIR等方法討論了擴鏈劑對聚氨酯脲-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水分散液的分子鏈結構和性能的影響。孫道興等人以環氧樹脂與含硅的聚氨酯樹脂接枝共聚制得水性聚氨酯,再以其來改性環氧丙烯酸樹脂作為防腐蝕涂料的基料,鈦鐵粉為防銹顏料,制得綜合性能優異的水性防腐蝕涂料。
吳校彬等人通過原位乳液聚合制備了用環氧丙烯酸樹脂雙重改性的水性聚氨酯乳液,乳液貯存期超過10個月,耐凍融循環超過5次,涂膜擺桿硬度超過0.7,拉伸強度大于10MPa,耐水性、耐酸堿性、耐溶劑性和防腐性都比未改性的有明顯提高。
合肥工業大學的呂建平教授采用低聚聚酯多元醇和甲苯二異氰酸酯(TDI)反應,用新戊二醇(NPG)和三羥甲基丙烷(TMP)等小分子擴鏈,采用二羥甲基丙酸(DMPA)引入親水基團,最后采用TEA(三乙醇胺)中和,在快速攪拌下分散,制得具有良好貯存穩定性、耐水性和物理性能的聚酯型水性聚氨酯,并已經用于室外場地鋪裝的防腐蝕涂料。
目前水性聚氨酯涂料已經廣泛應用于飛機、船舶、車輛、建筑物的表面防腐涂裝,以及其他一些要求較高的表面防腐涂裝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