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防腐工程:傳統防腐工藝軟肋
我們知道,日常所有的金屬材料在使用過程中都會受到大氣、海水、土壤等自然環境的作用,隨著作用時間的延長,材料本身的性能會逐漸下降,甚至損毀。全世界每年由于金屬老化所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據統計,金屬材料的使用量90%以上是鋼鐵,全世界現存的鋼鐵及金屬設備大約每年腐蝕率為10%,全世界每年因腐蝕損失約高于7000億美元,一般看來,由于腐蝕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約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2%至4%。
“說起防腐技術大家也許都不陌生”,傳統的鍍鋅管是將鋼管浸入鋅液,從而在鋼管表面形成鋅覆蓋層以起到裝飾和防腐的作用,它的防腐性能一般在8年至10年左右。但是,因為熱鍍鋅產業屬于高能耗產業,鍍鋅用的鋅鍋需要達到450攝氏度的高溫才能將鋅金屬融化,這樣就耗費了大量的熱能、電能和金屬資源,而且此覆蓋層在經過較長時間的空氣等各方面的侵蝕后,會產生銹蝕及變色,造成二次污染。
據不完全統計,包括熱鍍鋅產業在內的全國電鍍工業每年排放的含重金屬廢水在4億噸以上,含重金屬固體廢氣物5萬噸以上,酸性廢氣則在3000萬立方米以上。如此嚴重的污染,使電鍍工業在部分地區成了“過街老鼠”。